抗战人物——张其羽

来源: 中共秦皇岛市委党史研究室        点击次数: 5

张其羽,原名张凤翙,字其羽,生于1905年,昌黎县皇后寨乡信庄村人。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使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张其羽的满腔愤恨。1933年,张其羽在信庄保卫团当书记员时,认识了乐亭县老共产党员岳泽普,并经岳泽普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6月,在党的领导下,张其羽经常深入到穷苦乡亲的家里,以讲故事、唠家常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同时,他在本村开起了报馆并兼卖文具,转卖《大公报》《益世报》。每次分发报纸时,他都在报纸内加发革命的刊报,派人秘密传送给各地的知识分子和进步人士。后来,他又去乐亭的后程庄教书,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宣传爱国思想。他还经常为穷苦的孩子代付学费、代买文具和衣物等,深受当地群众和师生的爱戴。

1938年3月,张其羽以教书为掩护,建立了20余处联络点,传递信件、情报。5月,在后程庄召开了会议,研究拟写了《抗日救国章程》,筹建抗日组织。7月底,张其羽约集暴动骨干以及王各庄保卫团长李盛瑞等20余人,举行了“赤崖暴动”。暴动当天,攻破赤崖伪警察所,缴枪20余支,组成“冀东抗日联军第二总队”,李盛瑞任大队长,张其羽为指导员。随后扩充队伍,收缴地主枪支、不久队伍发展到500余人。后相继联合丁万有和新集的董锡福部,队伍发展至三四千人,实现了全县抗日队伍的大联合,成立了华北抗日联军昌黎支队。

1938年8月4日至12日,一举扫平了北起昌黎城,南至滦河沿岸的泥井、新集、刘台庄、赤崖、石门、大蒲河、裴家堡、施各庄等警察分局、分驻所和各村的联庄会。8月22日,攻打昌黎城。同年,暴动队伍西进,路经遵化宫里时,受到日、伪军强大兵力的围攻。司令部被敌人包围,经过浴血奋战,司令员丁万有、参谋长蔺乃功、二十九总队队长董锡福壮烈牺牲。张其羽因未和司令部住在一起,幸免于难,其他总队溃散,王二虎、刘成玉投降日军,大暴动最终失败。

大暴动失败后,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党的负责人岳泽普根据上级指示,召集张其羽、李晓光等人参加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军事组织华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区昌乐办事处。1939年,又建立行政组织“昌乐办事处”,这两个组织均由张其羽任主任。他积极开展地下活动,发展组织,收听延安广播,秘密刻印《火线》《前进》等刊物。

1940年,张其羽与李小光、刘成玉及乐亭地方武装20余人,由乐亭夜间渡过河,趁敌不备,一举攻入赤崖伪警察局,收缴长短枪20余支。同年夏季,上级派张其羽到平西学习,在返回途中与敌遭遇,不幸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