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务德(1914.3—1938.10),出生于山海关一个教会家庭,父母均为知识分子,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他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1928年阮务德入山海关田氏中学读书,1933年考入天津法商学院,并在那里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1935年,北平爆发“一二九”学生运动,天津各院校也积极响应,并于12月18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阮务德是这次示威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不久,经法商学院中共地下党员介绍,阮务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天津期间,阮务德撰写了大量宣传抗日救国的文章、诗歌和小册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学联抗日活动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被反动特务机关秘密逮捕并关押到北平监狱。在狱中他经受了种种酷刑的考验,却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气节。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经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多方营救,阮务德得以出狱。他胸部的烫伤还没有封口,便不顾孱弱的身体,毅然参加了平西游击队。在一次伏击日军的战斗中,不幸腿部受伤,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转移到河北省滦县姑母家隐蔽养伤。
1938年7月,冀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武装大暴动,组建了冀东人民抗日联军。阮务德伤好后,立即参加了滦县暴动队伍,在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政治部工作。他利用战斗间隙,给抗联战士上政治课,讲抗日道理,教唱抗日歌曲,宣传工作搞得十分活跃,部队始终士气高涨。
1938年8月,五总队进驻卢龙县,在冀东抗日联军第二十三总队队长高敬之的要求下,经上级批准,阮务德被调到二十三总队任政治部主任,是二十三总队第一名中共党员。1938年10月,二十三总队在滦县东安河村宿营,遭到日、伪军的突然袭击。在突围战斗中,阮务德不幸中弹牺牲。乡亲们掩埋他的尸体时,发现他身边有一些纸屑,那是他在牺牲前,忍着剧痛毁掉的随身所带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