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一个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有各个阶级参加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逐渐形成。大会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革命高潮的新起点。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有利条件下,秦皇岛的工人运动出现了恢复和发展。同年8月,在北方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阀吴佩孚战败,一套对工人运动的禁令也随之弛禁。于是,上级党组织决定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恢复和加强山海关地区党的工作。
1924年10月,上级党组织安排鲁懋堂从哈尔滨回到山海关。鲁懋堂返回后,很快去北京和唐山,与那里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年11月,党组织又派吴汝明、张昆弟来到山海关,指示鲁懋堂把山海关地区的共产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特支,并任命鲁懋堂为特支书记。不久,中国共产党山海关铁路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领导。特别党支部有8名成员组成,其分工是:书记鲁懋堂,组织委员王桂林,宣传委员刘朋、寇文德,联络委员徐金明,委员宁潜湘、林茅薪(以上均为铁工厂工人)、王国清(铁路车头房工人)。
中共山海关铁路特别支部是秦皇岛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特支成立后,最迫切的任务就是恢复工会组织和党在工人中的活动。为此,特支首先抓紧恢复了工人夜校。通过夜校进行党的组织宣传活动,组织工人学习《工人周刊》《北方红旗》《二七工人》等刊物,以提高认识,鼓舞斗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也先后派李培良、王玉山、刘玉堂等到山海关工人夜校讲课,并和特支成员一起,通过党员或党的积极分子,组织建立工会秘密小组,每小组均有党员组织日常活动。很快在山海关铁工厂、车头房、翻砂厂,建立了由王桂林、寇文徳、王国清、乔振海等党员负责的工会小组。山海关工会活动的秘密恢复,标志着山海关地区铁路工人运动开始复兴。
这一期间,山海关铁路特支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注意培养党的积极分子,把一些经过考验已达到党员标准的工人,及时吸收进党组织,扩大党员队伍。到1927年,先后发展了楚明年、乔振海、梁克勤、刘宝德、白凤义5人入党,同时还发展了康玉琪、赵有生2人入团。至此,山海关铁路特支共有党员13名,团员2名。
从1926年开始,秦皇岛地区处在奉系军阀的残酷统治之下,山海关特支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及时采取了更加隐蔽的工作方法。特支没有组织大规模的群众斗争,而是根据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开展群众工作和党的建设,使党扎根在民众之中,奠定工作基础。1927年四ー二反革命政变后,由于特支按照上级的指示,及时采取了灵活的工作方法和斗争策略,主要是择机散发党的标语传单,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没有进行过于暴露力量的活动,支部的工作未遭受重大损失,保存了党的力量,进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1929年7月30日,中共顺直省委(河北省委的前身)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山海关支部很好,现有同志13人,内铁路大厂11人,秦皇岛亦有线索可找。支部能自动工作,且知道党是工人阶级的,做工作是自己本来的责任。”
1929年9月5日,由于受党内第二次左倾错误(又称“立三路线”)的影响,山海关特支在领导工人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采取了怒砸“黄色工会”会场的冒险行动,暴露了党在秦皇岛地区的这一秘密组织,使成立5年之久的山海关特支遭到破坏。
山海关特支虽然因此停止了活动,但在宣传、组织、领导广大工人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官僚资本家的斗争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多成效,在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以后继续开展更加深入的工人运动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