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毛泽东同志对晋察冀军区以冀东的雾灵山为中心开展的游击战争作出重要指示。同年夏季,在中共冀热边特委、河北省委的领导和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冀东党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这次暴动,席卷了冀东20多个县,共有20多万爱国民众参加。昌黎、抚宁、卢龙、青龙县的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革命洪流。其中昌黎南部的农民,在昌黎特别党支部的组织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赤崖起义。
1938年5月后,昌黎特别党支部书记张其羽等共产党员按照冀热边特委的指示,加紧进行多方面的武装暴动准备,特别是统战工作取得明显效果。昌黎县西南部驻王各庄大庙上的保卫团队长李盛瑞,在张其羽的帮助下,很快走上了革命道路。当年7月26日拂晓,张其羽率领李盛瑞等20多名抗日武装人员,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收缴了伪昌黎县警察所赤崖分所和伪警察分队的枪支20多支。这次行动,震慑了敌人,鼓舞了人民。张其羽抓住这一时机因势利导,大张其鼓地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进而在昌黎掀起了武装抗日的救亡热潮,仅赤崖就有近百人参加了抗日队伍。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其羽领导抗日队伍收缴民枪1000余支,并将队伍扩充到1000多人。
受赤崖暴动影响,昌黎县荒佃庄乡大营村农民丁万有和结拜弟兄刘成玉等,也在昌黎南部地区拥枪自立,闹起了抗日暴动,队伍很快扩充到2000多人,一时声势大震。而这两支互不隶属的抗日队伍,在昌黎城南的活动中偶有摩擦。一天,李盛瑞看到丁万有抄了几家财主,收缴了部分民枪,忙着扩展势力,感到十分恼怒。他趁张其羽不在,率300多名队员从赤崖赶赴荒佃庄攻打丁万有部,双方交火后互有伤亡。张其羽闻讯心急如焚,连夜从外地赶回。他首先批评李盛瑞不该挑起内讧,然后决定找王各庄的孙香九从中斡旋。张其羽不计个人得失,以抗日救国的大道理说服丁部。张其羽坦诚宽广的胸怀、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使丁万有内心深处受到启示,不仅表示消除误解,而且愿意接受共产党领导。通过友好协商,这两支暴动队伍团结在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迅速成立了华北抗日联军昌黎支队,共计3500余人,丁万有任支队司令,张其羽任党代表。
经过有针对性的整顿和训练,昌黎支队的战斗力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兵分几路,向昌黎农村的日伪军展开了猛烈进攻。各据点敌人闻风丧胆,纷纷败逃到昌黎县城。至8月19日,全县除城关和二区外,其他村镇都在昌黎支队的控制之下。8月22日晚,昌黎支队投入全部兵力开始攻打昌黎县城,战斗异常激烈,整个县城硝烟滚滚,枪炮声响彻云天。但由于日伪军早有准备,凭城固守,日军又从外地开来装甲车助战,攻城未果。为减少伤亡,昌黎支队主动撤出了战斗。回到驻地后,经过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和休整,支队决定再次攻打昌黎县城。8月27日夜间,支队派人摸到南关派出所做伪警察工作,又联系到已卸任的伪昌黎警察队长白云飞,让他帮助策动县城里的伪军配合攻城。9月初的一天,昌黎支队兵临城南钱庄子附近,白云飞带着一个伪警察来到支队司令部,称已同守城警察说好攻城时开门接应,且当晚即可攻城。到了傍晚,昌黎支队挺进铁路南埋伏。入夜,当昌黎支队先头部队到达南关时,岗楼上的警察却突然开枪射击。接着,日军的铁甲车也开过来巡回扫射。支队司令丁万有心知中计,立即将白云飞找来责问,白云飞此时原形毕露,反倒劝降丁万有投靠日伪。丁万有大义凛然,将白就地枪决,然后带领部队迅速撤离。
9月中旬,昌黎支队奉命准备去平西整训,支队领导分工张其羽留守家乡领导革命斗争,丁万有率队经赤崖过滦河向西进发。10月21日,部队行至遵化县宫里村一带宿营。由于多种原因,昌黎支队兵力此时已减少到2000多人。当时,冀东的形势异常严峻,日军很快发现了昌黎支队的行踪。22日夜间,日伪军出动大队人马,包围了宫里村。敌人从西、北、东展开钳形攻势,合拢夹击驻扎宫里村内的昌黎支队第29和第31总队,并点燃了村中的柴草、房屋。当日伪军堵住街口,机枪猛射,炮弹落到村里时,29总队和31总队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但驻在宫里村外的27总队长王二虎、28总队长刘成玉感到形势不妙,没去村里增援,而是擅自率队撤回昌黎。30总队坚持了近4个小时的激战后,见日伪军有很多重武器,认为胜利无望,也撤出了战斗。熟悉地形的宫里村进步青年王树堂,机智勇敢地带领部分队员突围脱了险。当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时,丁万有临危不惧,脱掉上衣,率领战士们奋勇冲杀,直至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支队部分官兵殉难后,幸存的队员继续浴血奋战,至23日清晨,这些队员终因弹尽而被俘。
昌黎支队在宫里遭受重大损失,导致昌黎的革命形势转入低潮,但我们党领导的昌黎县革命斗争并未间断。1940年,张其羽等人发动了第二次赤崖暴动,有力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为昌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选自《壮丽征程——秦皇岛地方党史100年纪事》)